能不能自制中药银屑病药膏 银屑病的纯中药外用药膏
治疗银屑病最好的中药方
1、如辨证为血热证,可通过清热凉血的药物进行治疗,以清热解毒、凉血消斑,如犀角地黄汤;如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表现为皮损颜色稍浅,鳞屑较多,脉弱,舌苔淡白,一般辨证为血虚风燥,可通过养血药物进行治疗,如当归饮子。
2、中药泡澡方子治疗牛皮癣使用得当的话可以帮助患者缓解银屑病的症状,起到止痒消炎的效果。但是每位患者的体质不同,认为血热是主要根源。建议用传统中药麻黄,防风,龙戟草,荆芥,乌梢蛇,全虫,蜈蚣,白芷,薄荷,细辛,蛇床子,高丽参,沉香,金精草.必须把血液内的牛皮癣毒素全部排出,才能达到根治的目的。
3、还有一些特殊的关节型银屑病,可以使用血府逐瘀汤或除痹汤等。在外治方面中医也是有特色的,可以使用一些清热解毒、凉血散瘀的中药制成膏剂,软膏都可以取得很好的疗效。
4、治疗三步法,既清热,活血,养血。清热法:土茯苓30g槐花30g生地30g茅根30g紫草15g、甘草15g,可随证加减,活血法:土茯苓30g三棱10g莪术10g赤芍15g红花10g当归15g甘草6g皂刺10g苏木10g陈皮10g,随证加减。
5、银屑病在治疗方面可以选择中成药以及中药汤剂进行治疗,中成药包括消银片、消银颗粒、百癣夏塔热胶囊,主要针对风热血热型银屑病,而血府逐瘀软胶囊、活血胶囊针对的是血瘀型银屑病,表现为比较肥厚的大斑块、病程比较久等的情况。
银屑病的中药配方
白屑方,对于血虚型的银屑病患者可选择这个药方,生黄芪、熟地、当归、天冬、麦冬、黄芩、桃仁、天花粉、红花、甘草,各适量,加水煎后分3次服,1天1剂,可起到养血活血,滋阴祛风的作用,适用于寻常型银屑病静止期,经过中医辨证,属血虚型的患者。
中药泡澡方子治疗牛皮癣使用得当的话可以帮助患者缓解银屑病的症状,起到止痒消炎的效果。但是每位患者的体质不同,认为血热是主要根源。建议用传统中药麻黄,防风,龙戟草,荆芥,乌梢蛇,全虫,蜈蚣,白芷,薄荷,细辛,蛇床子,高丽参,沉香,金精草.必须把血液内的牛皮癣毒素全部排出,才能达到根治的目的。
既清热,活血,养血。清热法:土茯苓30g槐花30g生地30g茅根30g紫草15g、甘草15g,可随证加减,活血法:土茯苓30g三棱10g莪术10g赤芍15g红花10g当归15g甘草6g皂刺10g苏木10g陈皮10g,随证加减。养血法:土茯苓30g熟地30g当归15g白芍15g丹参15g蜂房15g玉竹15g麦冬15g首乌15g甘草6g,随证加减。
如果皮肤干燥加上白芍和麦冬。中成药可选用清热化毒丸,或皮肤病血毒丸进行治疗。瘙痒明显可以用龙胆草和生甘草煮水外洗,减轻瘙痒症状。银屑病发病期间需要注意点早睡早起不要熬夜,少吃辛辣、油腻和牛肉、羊肉、海鲜,不要喝酒,尽量不要抓挠发病部位,以免引起皮肤感染。
复方青黛丸:适用于进行期银屑病,尤其是热毒蕴结型的患者。该药由青黛、马齿苋等多种中药材组成,能有效减轻皮肤红斑、瘙痒等症状。 消银颗粒:适用于血热型银屑病,其主要成分如金银花、苦参等,具有抗炎、抗氧化作用,有助于改善皮肤状况。
银屑病不可乱治,自行买药治疗靠谱吗?
临床众多银屑病患者自购药物治疗的惨痛经历,无不提醒着银友们切记银屑病不可乱治,不治也比乱治强,自行购药治疗更不靠谱。银友们在银屑病治疗过程中,一定要到正规医院就诊和定期复诊,不能盲目追求近期疗效而忽视远期危害。
银屑病的治疗目前在世界范围内仍然有待于进一步的突破,从传统医学到现代医学都暂时还没有解决所谓“除根”的问题,要判断偏方是不是可信要看它们有没有一个实事求是的态度。应该看到这类广告之所以有它的市场正是抓住了患者久病痛苦,有病乱投医的心理。
银屑病不能一劳永逸的根除,但正规治疗可以控制,请患者理性治疗,早日康复。
求一个治疗银屑病的中药药方。
对于出现继发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桃体炎症病史的点滴型银屑病,主要采用清热解毒的药物,疗效比较好,可以选用中成药百癣夏塔热胶囊或者一清胶囊、五味消毒饮加减治疗,主要组成成分是金银花、连翘、蒲公英、紫背天葵、紫花地丁,煎水100ml,一日两次口服。
银屑病中医治疗采用多种配方,针对不同证型进行针对性的调理。首先,肺肾阴虚、血虚化燥的病症可用生金凉血饮,由金银花、白芍等成分组成,每日两服,具有滋补肺肾、祛风润燥的功效,出自马志方的方剂。
既清热,活血,养血。清热法:土茯苓30g槐花30g生地30g茅根30g紫草15g、甘草15g,可随证加减,活血法:土茯苓30g三棱10g莪术10g赤芍15g红花10g当归15g甘草6g皂刺10g苏木10g陈皮10g,随证加减。养血法:土茯苓30g熟地30g当归15g白芍15g丹参15g蜂房15g玉竹15g麦冬15g首乌15g甘草6g,随证加减。
中医认为寻常型银屑病常见证候类型为血瘀证、血热证、血燥证三类。具体中药治疗方法如下:血瘀证:传统经方以活血化瘀为主,如桃红四物汤;血热证:传统经方以清热凉血为主,如犀角地黄汤;血燥证:传统经方以养血润燥为主,如四物汤。